蔺心敬,中共党员, 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擅长脑血管病、痴呆、癫痫、头痛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症诊治。曾获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2等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3等奖、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2、3等奖。
咨询电话:0771-2186194
我院《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干预实验》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脑血管病是我国公民的第一死亡原因,致残率为第一位。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约80%为脑梗死。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对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为此,我院神经内科蔺心敬、李吕力等专家自2009年起开展了《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干预实验》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缺血半暗带(IP)区神经元凋亡,保护IP区神经元的功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经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13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IP是围绕脑缺血核心的低灌注区,随着时间的推移IP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它既可以通过改善脑血流量使半暗带的神经元功能恢复,也可能因脑血流得不到及时改善而进一步发展为脑组织坏死,其范围可由缺血中心向周边扩展,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因此,IP的转归已成为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重点。
因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缺血损伤过程复杂,依靠某种单独疗法不可能显著改善IP区神经元的功能。因此,采用有效药物进行综合干预治疗以阻抑IP区神经元凋亡,是逆转IP区神经元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为此,针对IP区神经元凋亡机制,该研究制备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动态检测大鼠IP区神经元凋亡及bel-2和Bax蛋白的表达,以及Na+、K+-ATP酶的活性,并用改善脑循环、Ca2+拮抗剂、脑神经元营养剂及自由基清除剂等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进行联合干预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IP区神经元凋亡,保护IP区神经元的功能,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致残率,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已在广西多家医院推广应用。 (张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