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忠

科室: 视光科-[桃源院区]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屈光手术、眼表角膜病

专家简介

黄建忠视光科业务顾问,主任医师。从事眼视光学临床工作30余年,对诊治眼科各种疾病有丰富经验。尤其是擅长角膜病、眼屈光手术、白内障、斜视弱视的诊治,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远视、散光有独到之处,已成功地实施近视手术2万余例。2003年被授予全区“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联合激光手术治疗中、晚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广西农村低视力病因调查及助视器疗效分析》和《视知觉感知学习在弱视治疗的临床应用》荣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后者还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手术放大镜下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主持的科研项目《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经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2005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评为“科技拔尖人才”,2006年被医院评为“优质服务先进个人”,2008年被医院评为“八桂先锋行”先进个人。

让患者的“心灵之窗”更加明亮的好大夫

——记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科专家黄建忠


眼睛是我们看美丽世界的一扇窗户,拥有明亮、清晰的视觉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但由于生活环境、学习、工作压力和生理因素等原因,许多人患上了各种各样的视力障碍,给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我院视光科主任医师黄建忠潜心钻研各种视力障碍的诊疗30多年,凭着精湛的技术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众多视力障碍患者解除了痛苦,受到了区内外患者和同行的高度信赖。

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黄建忠1983年毕业后到眼科工作,他虚心好学,很快掌握了眼科疾病的诊治。为了提高眼科疾病的诊治水平,1989年,他到广州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学习1年,师从全国著名的眼科专家陈家祺、刘奕志等系统学习了角膜移植、白内障、眼外伤的诊治。导师的为人、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着他。角膜移植术是一个很精细的手术,对手术者要求很高,手、眼要有很好的配合力,角膜板层瓣的分离要均匀,缝合的深度、间距要一致,稍有偏差,都会影响术后的视力。黄建忠每次跟导师上手术台,他都仔细观察导师如何操作。凭着刻苦钻研的劲头,黄建忠很快“上手”了。经过1年刻苦学习,他很快熟练掌握了角膜移植技术及白内障、眼外伤的诊疗技术。1990年学成归来后,在原有科室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基础上,他开展了更加成熟的角膜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术后效果明显提高,使我院的角膜移植手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1年7月,我院视光中心准备开展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角膜手术技术方面娴熟的黄建忠立马被调到视光中心工作。2002年12月,他前往北京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上岗培训班学习,取得了大型医用设备――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医师上岗合格证。学成回院后,为了保证近视手术的质量和安全,他反复在动物的眼睛上做手术训练。由于有丰富的眼科疾病诊疗经验,特别是熟练的角膜移植技术,他在著名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导师李旭松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的技术,成了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专家。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机,角膜就像是相机的“镜头”。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就是通过修理“镜头”,使外界光线准确地在眼底视网膜上会聚成像,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镜头”修理得好与坏,对手术医师的技术、检查设备、手术室环境、手术设备等都要求很高,每项手术设施和每个环节的工作稍微不到位,都会影响术后视觉质量和安全,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手术方案的设计,决定着病人视力的恢复及视觉效果,非常考验医生的“本领”。黄建忠经过多年的钻研,成了手术设计和主刀操作的高手。他每次手术都会根据每个病人的角膜的厚度、近视眼的度数,患者的年龄、近视类型等,设计符合病人的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既保证病人的安全又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因为手术室环境对手术仪器的性能影响很大,仪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每次手术之前,黄建忠都会认真检查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0-23摄氏度,湿度保持在45-55%,每次手术前再次进行仪器的测试,保证仪器的性能的稳定,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黄建忠工作认真、严谨,手术技术精湛,在为近3万近视眼患者施行激光手术中,每位患者手术效果都很好,视力恢复很快,深深得到病人的爱戴和尊敬。

设计手术眼睛近视度数是手术很关键的一步,决定着手术后的视觉效果,和手术操作一样非常考验专家的技术。就如同煮菜一样,同样的菜及调料,不同的人对“火候”掌握的情况不同,做出来的菜味道就差很远。黄建忠凭着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及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总能设计出很符合病人的手术方案。南宁市33岁的李小姐,双眼近视300度,黄建忠检查发现其为轴性近视,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其年龄等因素,考虑到以后李小姐视力还有可能加深,于是给她设计了400度的近视手术度数,术后视力恢复很理想,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角膜瓣的制作对近视手术效果也是很关键,黄建忠凭着丰富的角膜移植手术功底,他动作轻巧、稳准,总能很好地进行角膜瓣的制作。来自玉林34岁的廖先生,10几年前,因近视在当地医院做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后效果不理想,还是需带近视眼镜,生活很不方便,他一直想通过手术摘下眼镜。但他角膜上有切痕,在翻角膜时稍有不慎会导致角膜碎瓣,存在很大的手术风险,他几经多家医院,都因风险大,没能如愿。今年3月,他怀着试试看得心里来到我院视光中心咨询,黄建忠给予认真检查后,发现他的双眼视力都为0.1,近视度数700度,角膜厚度为519微米。由于廖先生的角膜相对较薄,而且近视度数又高,需要切削的角膜要多,为了保证预留的角膜厚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黄建忠决定给予选用小光斑切削角膜瓣,同时选择技术更加先进的飞秒激光手术,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足够的角膜,又能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黄建忠在取得病人的同意后,敢于担当,用其精湛的技术为他实施了手术,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第二天视力即恢复到1.0,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黄建忠除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远视、散光等得心应手之处,在角膜病、白内障、斜视弱视的诊治也拥有丰富诊疗经验。他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之余,认真钻研技术,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在稳定开展SBK和波前像差等高端手术的同时,今年又开展了飞秒激光等新手术,屈光手术质量明显提高。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领域我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区保持着领先地位。他主持的科研项目《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经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了《广西农村低视力病因调查及助视器疗效分析》、《视知觉感知学习在弱视治疗的临床应用》等多项研究。由于黄建忠工作出色,2003年被授予全区“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被评为医院“科技拔尖人才”。(马谓彬 张明英)

我院《弱视视觉信息加工特征研究与应用》的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有红光治疗仪,精细作业,遮盖等方法,但传统治疗存在起效慢,疗程长,依从性差和受年龄因素制约等不足。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弱视视觉信息加工特征并为临床检测和治疗提供工具,我院视光中心刘伟民、黄建忠赵武校等课题组自2006年起,开展了《弱视视觉信息加工特征研究与应用》的研究。该研究经前瞻性临床试验验证,可大幅提高弱视治疗效果。研究结果经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14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因异常的视觉经历所造成的视觉缺陷。该项目根据认知神经科学、心理物理学国际前沿研究热点,结合当前弱视治疗的现状,以“视觉噪声、位置辨别和轮廓整合”等视觉认知理论为切入点,创建了新的弱视检测工具,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弱视诊断分型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弱视治疗新技术(视知觉学习)。

该项目研究拥有诸多创新:国内率先开发了弱视视功能检测程序,获得了国家软件版权;国内首次确认了弱视的视觉信息加工缺陷类型,形成了新的弱视分型,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科学性;国内首次成功应用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缩短了疗程,显著提高了疗效,尤其对中度和重度患者;国内率先创立了弱视治疗的远程医疗模式,患者足不出户可在家得到个性化治疗,开辟了“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的新途径。

本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弱视治疗新技术——视知觉学习,打破了“视觉发育敏感期”的年龄界线,为进一步的成人弱视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果在广西区内外18 家大型医疗机构推广,累计检测和指导弱视治疗达3.8 万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发表论文38 篇,其中SCI及CSCD核心期刊25篇,被引用55次。课题组连续5年举办北部湾眼视光论坛进行项目成果推广,培训学员1100多人次。先后多次在国内及国际会议做专题演讲进行推广,极大的推动了全国眼科年会“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学术讨论专题的设立,获得了眼科同行的广泛认可。(张明英 肖信)

我院弱视患者视觉信息加工缺陷检测达国内领先水平

弱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视觉信息加工功能上的缺陷。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进行区分,无法实施个性化治疗干预。为此,我院视光科刘伟民、黄建忠等专家从2009年起开展了《弱视患者视觉信息加工缺陷》的研究,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11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以往对弱视诊断主要依赖矫正视力低下这一非特异性指标,在低龄儿童中存在着诊断扩大化的现象,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医生和患者在治疗中关注视力的变化,对患者本身存在功能性缺陷——视觉信息加工功能缺陷关注甚少,没开展个性化针对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

该研究的创新点:一是运用心理物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国内率先构建了视觉信息加工能力检测平台,生成了视觉噪声、位置辨别、轮廓察觉等临床指标,并成功应用于弱视检测;二是在国内首次提出视觉噪声、位置辨别、轮廓察觉等特征性指标用于弱视者视觉信息加工状态的临床检测和诊断,为不同类型弱视者的视觉信息加工缺陷的差异性提供可能的检测手段;三是在国内首次系统验证了视觉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中视觉噪声、位置辨别、轮廓察觉等视觉信息加工模型。

与昂贵、复杂、耗时的神经影像学和视觉电生理检测手段相比,该研究成果具有指标敏感、特异,检测费用低廉,检测结果稳定的优点,为弱视的检测、治疗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自2009年项目开展以来,已检测弱视患者11844人次,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在广西14家地市级医院推广应用。(张明英)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