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 中共党员

科室: 北院院区-[桃源院区]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抑郁症、神经症、睡眠障碍的诊治以及精神动力性取向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

专家简介

      曾强,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业务主任。兼任:第七届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第一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广西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广西医学会心身医学与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广西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广西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第二届广西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届广西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公仆司法鉴定中心精神病司法鉴定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专家、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师。主持科研课题2项,主要参与3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 。作为组员单位主持国内、外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四项。荣获广西医学会第一届“十大优秀精神科医师”称号。参加为期3年(6期)第一届中国-挪威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培训班。研究方向抑郁症、神经症、 睡眠障碍的诊治以及精神动力性取向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

周四全天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出诊,周三上午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心理科门诊出诊。



致力解决患者的“心”问题

——记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专家曾强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他的工作座右铭。多年来,他不断进取,凭借娴熟精湛的技术,洞悉患者心理、精神情况,游刃有余地解决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他就是我院一分院副院长、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主任曾强主任医师。

曾强大学毕业后从事内科工作,在临床工作中了解到很多患者存在着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他对心理、精神疾病的诊疗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心理精神疾病专业,从事心理精神疾病的医师都是普通的临床医学毕业生。曾强工作之余阅读了很多心理精神疾病方面的书籍。1999年,他如愿从内科专业转为精神科专业。他虚心好学,在老一辈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心理精神疾病临床诊疗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掌握国内外最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他争取一切学习的机会,每年多次参加各种精神心理专科短期培训班和相关论坛,获取各种心理精神疾病最新的诊疗技术。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曾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摸索。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刻苦钻研,他成功地实现了“华丽转身”,在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技术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不但掌握了精神疾病的诊疗,在心理治疗、精神动力性取向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技术也有颇有研究,成为一名“行家里手”。

心理精神疾病诊断跟其它疾病不同,主要依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理论,通过各种检查排除相关的器质性病变而做出诊断的,非常考验医师的经验。曾强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精神医师,一要有丰富的心理精神病学理论基础。只有在这些基础上才会跟病人“聊”,有针对性、艺术性地引导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医师要做到共情、倾听病人,通过眼睛观察患者的神态、用耳朵倾听患者诉说体验、用心去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还要耐心、细心、尊重、关注、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病人,只有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更好地走进病人的内心。这样才能得到病人真实的诊断线索,准确地评估病人,才能更好地做出正确诊断,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治疗,病人的依从性才会好,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曾强在双相障碍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了许多患者和家庭。2010年,一名来自钦州21岁女性患者,因反复情绪低落、自卑、恐惧与兴奋、话多5年来就诊。患者从2007年读初二时,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幻觉等症状,曾先后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经治疗后症状反反复复,最近交替出现心情烦闷、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想死,发脾气、精力旺盛,家人无法照料。经多方打听,家长带患者找到了曾强。经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经验老道的曾强诊断其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给予以抗精神病药联合心境稳定剂为主,结合心理治疗及其他物理治疗,并给患者家属进行了家庭治疗,让家属明白家人的配合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原来的互动模式对患者患病带来的影响。住院一个多月,好转出院。经过几年的回访,患者康复良好,后来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习,参加工作。

“心病还需心药治”。这是曾强多年临床经验的深切体会。他认为,患者心里的疾病仅靠药物治疗还不行,心病还是需要用“心”来治疗。很多患者出现躯体的不适是因心理疾病引起的,但患者往往都很忌讳看精神心理科医生,大多数病人都是反复多次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其他临床科室,治疗效果不太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严重不良后果。躯体形式障碍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导致的躯体不适,患者常常感觉身上哪都不舒服,但就是检查不出毛病,总被人认为是自找麻烦,觉得不能被周围人理解,给生活造成很大困扰。曾强救治了许多被心理疾病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患者,让许多患者过上正常的生活。2006年,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因出现上腹胀,以餐后明显,时伴嗳气1年,到某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示提示慢性胃炎,在门诊服用多种药物治疗未见好转,症状反反复复,并渐出现咽喉部异物感,期间多次行胃镜检查,诊断结果同前。医生的说明和解释都无法打消患者的疑虑。病人逐渐出现心烦、乏力、情绪低落、脾气变坏,易怒。虽经检查治疗,由于效果不好,患者对病情日益担心,出现了食欲明显下降,全身疲乏无力,精神差,体重下降约20公斤,失眠多梦。经人介绍,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曾强曾强认真询问病史及查看相关检查,认为患者身体的不适是心理造成的,诊断其为躯体形式障碍。给予抗抑郁药和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加强心理治疗。经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维持服药11个月后停药,体重和社会功能恢复正常,患者如释负重。

曾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治也颇有研究,无数患者经他精心治疗后康复,正常回归家庭和社会。2012年,一名32岁男性患者,因三个月前,和女朋友闹意见,生闷气少语,逐渐出现凭空闻语,说听到有人在议论他,批评他,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被跟踪监视等。最近坚信有人要针对他迫害他,失眠,不能正常工作,家人经多方打听,决定护送患者到我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治疗。曾强认真了解病史,得知患者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祖母曾患精神病史。根据患者的症状,诊断其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稳定后辅以心理及物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病人住院1个多月症状缓解出院,维持治疗至今,患者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正常,恢复了社会功能。

“专业里有无限的乐趣,因为热爱心理精神科专业,我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曾强这样说道。正是这种对医疗专业的挚爱,使他在奋进中不断地超越。多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作为副主编参加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心理与精神护理》的编写。一花独放不是春,诧紫姸红春满园。他经常受邀在各精神卫生学术会议及广西大学等院校的应用心理系的实习生、广西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理论课程培训班、企事业单位心理健康教育等进行讲座。

多年来,曾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的工作中。正所谓“苦尽甘来”,他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区内外医疗同行的认可,被推举担任广西医师协会精神卫生与临床心理医师分会副会长、广西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心理卫生学会常务理事及临床心理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公仆司法鉴定中心精神病司法鉴定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专家等,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师资格,多次获得自治区卫厅和医院的表彰,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医院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张明英)



我院《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达国内领先水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85%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注意、记忆与执行功能障碍等认知功能损害。为此,我院心理康复中心陶建青、曾强赵玮琳等专家自2007年起开展了《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研究,创造性地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康复训练技术,并科学地验证了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确切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经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14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与预后的关系非常密切,干预越早损害越低。神经可塑性理论认为,外界环境与人体器官相互作用具有双向性,通过外界环境的训练可以增强躯体器官的功能。精神分裂症认知康复训练是一种运用神经可塑性原理,针对患者认知缺陷的领域进行大量、重复、持续的训练,以改善神经认知功能的一种康复方法。该研究运用的认知康复训练包括行为训练、思维训练、集体竞技性娱乐活动等,且每日训练不少于30分钟,每周2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持之以恒。

该研究选择了120例有认知功能障碍、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康复训练组、益智药吡拉西坦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共同接受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此外认知康复训练组还采取认知康复训练,吡拉西坦组服用吡拉西坦药物,对照组只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康复训练组疗效最佳,能全面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优于益智药吡拉西坦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该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康复训练技术,并与吡拉西坦比较验证其疗效,在国内尚未有报道。研究已在国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在广西区内外10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推广应用。使用单位一致认为,认知康复训练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无创伤等优点,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延缓复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陈燕



《动力学心理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达国内领先水平

广泛性焦虑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呈慢性病程,易复发,治愈率低,严重影响心理、社会职业功能和生活质量。我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曾强、陶建青等专家于2009年4月始开展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该研究在国内率先将动力学心理治疗应用于广泛性焦虑的治疗,为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研究成果经有关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15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因广泛性焦虑部分患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单用药物治疗虽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但患者的个性特点、认知因素以及防御模式没有改变,容易导致病程的慢性化、易复发,并影响心理、社会职业功能的可能性存在。在国外,动力学心理治疗被广泛用于广泛性焦虑的治疗,但国内尚未检索到动力学心理治疗,尤其是操作性的心理动力学评估与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治疗的相关文献,故而在国内需要引进并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开展,为治疗广泛性焦虑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该课题将8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动力学心理治疗联合文拉法辛治疗组与文拉法辛单独治疗组,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症状、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进行同组内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以及治疗后2组间量表比较。研究结果为动力学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效果较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提示动力学心理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有肯定疗效。

本研究提出对广泛性焦虑治疗新的优化方法,在有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短程动力学心理治疗,使患者在时间和经济上更容易于接受,具有疗效显著、经济实用、无创伤等优点。该技术通过学术交流、各种培训班等进行推广,我院、区内外精神卫生机构已把该技术作为广泛性焦虑治疗常规疗法,在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精神病专科医院、社区康复机构及心理咨询机构等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张明英)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