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连续、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综合救治,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患者、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症救治的专业科室,是重症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基地。

我院重症医学科是区内最早成立的现代化ICU之一,具有丰富的危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和雄厚的诊治实力。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重症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广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所在单位、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广西重点建设专科、重症医学规范化培训基地、院级重症康复中心等。2020年获得广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并获批筹建广西传染病重症医疗救治中心。2021年,获批广西重大传染性疾病重症救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筹建广西医学科学院传染病与急危重症救治研究所。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基础扎实、梯队健全、设置合理,整体实力强,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独立二级学科。

学科带头人熊滨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139”计划培养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分会全国委员广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广西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以及多个重症相关学术团体重要职务。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广西勤廉榜样、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奖励”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熊滨教授的领导下,全科医护人员携手共进,砥砺前行,自建科以来在医、教、研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及优异成绩,无论是临床诊疗护理能力方面亦或学术成果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我院重症医学科由一区(原内科ICU)、二区(原外科ICU)、三区、北院一区、北院二区共计5个病区组成,开放床位77张,医护人员257人,拥有高级职称30,其中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科室均配备有中央层流净化系统、吊塔设备带系统、中央监护系统,拥有国内外先进品牌呼吸机,可进行无创、有创呼吸支持;拥有床边B超、体外膜肺氧合(ECMO)、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仪、IABP、纤维支气管镜、床边即时快速检测(POCT)设备等先进仪器设备。广泛开展重症循环、重症呼吸、ECMO、重症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营养、重症超声、重症康复等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综合实力和多项核心技术(特别是ECMO/CRRT/重症营养/重症血流动力学)目前在全区处于领先水平,为呼吸衰竭、重症感染、ARDS、心衰、肝衰竭、肾衰竭、急性脑血管意外、多发伤、危重孕产妇、中毒、休克、糖尿病高渗、酮症酸中毒、消化道大出血及重症胰腺炎等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综合监护治疗,代表了广西重症医学的先进医疗技术水平。重症医学科拥有丰富的救治重症患者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诊治能力,还承担广西卫生厅突发事件重症抢救任务,负责医院住院医师规培、全区重症医学科专业医师及护士的培训,同时还承担多家县市医院危重患者的指导、抢救以及转运工作。

作为区内率先发展起来的现代化ICU,重症医学科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引进重症超声、ECMO、重症康复等新技术,奔赴区内各地市联合抢救、转运急危重患者,极大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通过举行“党旗领航,重症基础技术走基层”、举办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各项重症理论技术培训班、开展重症ECMO专修班,以及全年接收进修生等形式培训大量ICU医护人员,指导区内基层医院ICU建设,并与基层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和学术联系,从而推动了全区ICU的发展。

重症医学科代表性技术

1.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

ECMO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氧合后再用血泵将血液灌注回体内。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呼吸功能不全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支持。ECMO能够进行有效地血液气体交换和组织灌注,可通过保护性肺通气,减少呼吸机对肺的损伤;通过降低前后负荷和正性肌力药及血管活性药,使心脏和肺脏得到充分休息,除了能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患者心肺负担之外,也能为心肺功能的恢复或脏器移植赢得时间,为医疗人员争取更多救治时间。主要适应症包括:

1)急性严重心功能衰竭患者(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搏骤停、心肌炎、中毒或感染导致的心脏抑制、心脏移植后的功能衰竭);

2)急性严重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面积肺栓塞、支气管哮喘以及部分需要接受肺移植终末期肺病);

3)高危心肺手术、大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支持;

4)器官移植支持等待供体。

重症医学科自2016年开展ECMO技术至今已有650余例,2023年第7届体外生命支持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院ECMO完成例数位于全国第一,获得“2022年度规模中心”及“2022年度飞跃中心”表彰,目前已发展为集"院内急救"、"院外转运"、"教学培训"多元化为一体ECMO团队,给予危重患者更多的救治时间和机会,重新定义了跨越生死的鸿沟。随着ECMO技术在重症医学的推广和实施,该项技术的质量控制也将是未来重症医学质控的重点之一。千里之行,始于规范,把握ECMO指征、规范ECMO治疗、提高生存率为现阶段体外生命支持事业的目标。该科ECMO团队用严谨的态度、无私的热情,构建一个全区重症医学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交流平台,扩大该技术的辐射能力,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截止2023年10月已开设11期重症ECMO专项培训班,为区内外危重症领域培养众多优秀ECMO专业人才。

2.床边血液净化治疗技术:

重症医学科于2003年率先在广西区内ICU中常规开展CRRT治疗项目,针对肾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急性重症胰腺炎、肝衰、中毒等危重患者的救治经验丰富,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取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生存率。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能开展CVVH、CVVHDF、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DPMAS、局部枸橼酸抗凝等多项区内领先技术。

3.机械通气过程中纤支镜诊疗技术:

重症医学科于1999年开展机械通气过程中纤支镜诊疗技术(镜检、吸痰、灌洗等),是另一项该科室率先区内其他ICU开展的诊疗手段,目前已成为该科室的常规诊疗项目之一,有效地改善了长期卧床、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深部分泌物引流及相关疾病诊疗的问题。

4.床边重症超声检查技术:

重症医学科是区内率先开展床边重症超声检查技术的ICU之一。该技术快速、方便、直观,评估内容全面,能进行呼吸系统问题(胸腔积液、气胸、肺水肿、肺实变等)、循环系统问题(结构异常、心脏功能、前负荷和容量反应性等)、创伤(FAST)等的评估以及各种穿刺操作的引导(深静脉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脓肿引流)等,减少危重患者的转运,及时对危重情况进行评估,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取时间。

5.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ICU单位中非常重要的监测手段,该科是区内率先开展有创、无创以及微创心排量监测的ICU之一,此项监测可以针对危重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直观量化的客观评价;结合血气分析,还可进行全身氧代谢的监测,为有效地维持患者全身容量负荷稳定、指导容量复苏提供了直观的循证医学证据。其中脉搏指示连续性心排出量(PiCCO)监护仪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采用经肺热稀释方法和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方法测量血流动力学的一系列数据:①前负荷及容量反应性指标:CVP、ITBI、GEDI、SVV、PVV;②后负荷指标:MAP、SVRI;③心脏收缩功能指标:CI、CFI、GEF、PCCO/PCCI、dpmx等;④肺水指标:ELWI、PVPI;⑤氧代谢指标:ScvO2、DO2/VO2及其指数。该技术具有微创性、科学性、简便性等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所不能比拟的优点,主要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氧代谢异常的危重患者(如休克、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等)。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进行更精细的血流动力学管理,从而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

6.有创以及无创机械通气技术:

目前拥有各型号由计算机控制智能化多功能呼吸机可提供有创机械通气以及无创机械通气,性能完善、安全性好,有效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为危重症患者提供积极的呼吸功能支持。

7.重症康复

重症医学科是我院重症康复中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在重症医学科进行早期重症康复在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重症医学专家与康复医学专家在早期重症康复方面共同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系统评估和协作,开展早期重症康复,积极推动了临床的多学科合作模式。

8.重症营养:

重症医学科是广西重症肠内营养中心,已举办多期重症肠内营养支持会议及培训班,旨在提高全区重症医学科的肠内营养治疗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使广大重症患者得到早期、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坚实的基础,对推动全区重症医学科在营养支持治疗和管理上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发展贡献力量。

9.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最早以氧供氧耗理论为基础的辅助循环方式,通过主动脉内气囊规律的充气和放气,起到帮助心脏做功、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脏与重要器官供血的作用。心脏收缩前一瞬间(主动脉开放时),球囊放气,降低主动脉内舒张末压,减少左心室做功,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心脏舒张前一瞬间(主动脉关闭时),球囊充气,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力,增加心肌供氧。相比其他心脏辅助装置,IABP作用效果稍弱,但器械创伤小,并发症少,使用难度低,学习周期短。适应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手术中暂时支持左心室功能;改善氧供应/需求平衡以减少心肌缺血。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