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说话?6种语前技能来帮忙!

2019-08-20 17:38:40

      父母在教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可能常会孩子抱怨语言进步慢,开口说话难,很大原因是孩子没有良好地掌握以上6种语前技能:对声音的反应和辨别、模仿能力、发声能力、专注力、轮流作转能力、概念建立。

  口语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若没有良好的基础帮助,孩子极有可能出现语言出现晚,语言、刻板等语言发育迟缓现象,严重则可能导致自闭。语前技能作为学习说话的基础,是每个人在说话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在没有夯实的语言技能作为基础的前提下想让孩子去更好理解、掌握、运用口语,对于孩子来说困难实在太大。因此,对父母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去更好地学会语前技能至关重要。那么,就让我们来聊聊这几项语前技能和它们与言语之间的联系吧。

  一、对声音的反应和辨别:孩子学会说话前一定要先学会听。

  孩子知道声音的来源,才会知道谁在跟他说话;孩子能辨别不同的声音,才会知道声音的意义;孩子学会辨别主体和背景的声音,才会选择只听某种声音或者某个人的话。

  二、模仿能力:模仿是学会的第一步。

  儿童在学习说话时,首先是先模仿成人的嘴型。在模仿过程中,成人配合语言或声音,能够加深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儿童更好的去理解、学习、运用。

  三、发声能力:要能够发声才能学会说话。

  儿童必须具备发声器官的完整性、协调性,同时口腔功能要达到一定水平,这样在游戏的互动与教学中,家长才能通过玩具发出的响声以及各种模仿发音,帮助儿童掌握发音器官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建立起发出语音的这项功能。

  四、专注力:专注是学习的基础。

  首先要培养儿童的安静性行为能力,只有具备了这项能力儿童才能够专注地听和看,从而专注成人的说话及活动,进行学习。

  五、轮流作转:基础的社交规则建立。

  轮流作转是两个人共同参与活动或谈话,一个人在做出行为或说话后停下来,等待对方反应,然后才再行动。轮流作转是交流时的重要行为,是活动中的最为简单的规则。在交流、活动中学会等待而不是随意插嘴,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开展与他人的社交活动。

  六、概念建立:理解后才会运用。

  儿童透过各感官对周围的人、事、物逐渐有所认识,再进一步在脑海中形象化,在重复的环境下提示儿童对成人的说话做出反应,加上概念的建立,儿童逐渐能明白代表人、事、物的语言符号,继而更好地使用语言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前技能是儿童不断接收刺激后逐渐建立的,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把握适当机会予以刺激及示范。下面是一些建立和增强语前技能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选材应常见,简单,物件的数量不宜过多。例如,教孩子认水果和动物时,以“苹果”代替“火龙果”,“猫”代替“蜥蜴”。数量过多则会导致儿童出现扫视,分散孩子注意力,因此一定根据孩子能力来选择物件数量。

  2、在家长教孩子一个新的词汇时,首先示范该词汇的意思,如教“吃”这个动词时,可选儿童喜欢的某种食物,家长先给予口头提示,说出这个词,然后配合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等帮助儿童理解。示范完毕,要让孩子按照家长做的流程也来做一遍,真正的参与其中完成并体验到“吃”的意义。当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时,家长应给予一定的辅助帮助孩子共同完成。这样才能让孩子印象深刻,在有趣的互动过程中加深对某词汇的理解能力。(儿童对动词的理解应在有约二十至三十个名词的理解基础后才开始)

  3、如何泛化:为避免孩子将一个词汇理解成指定的事或物,训练教具需是不同款式的同类物件。如:当孩子能命名“杯”时,可以变换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杯子让孩子命名。如每次均能命名正确,即为真正理解了词语的意义。不局限于变换款式,要用相同的话在不同情境里说话给儿童听,让他真正理解说话意义。掌握词汇后,多制造机会让儿童应用所学的技能,如在恰当的时候与孩子一起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或在学习枯燥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听他喜欢的儿歌,等孩子被歌曲的声音吸引进而专注地聆听时,与他一起哼唱。能力可以的孩子还可以加上动作。因为一个活动可同时引发儿童不同的能力反应;聆听,专注,模仿动作及声音等。将语言的教学融入到活动中去,孩子会更容易更轻松地接受,也能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4、选择活动必须配合儿童的智龄和发展阶段,同时按孩子当前实际水平适时做出调整。成人对儿童所说的语句,需要以儿童的能力做灵活调整,使其理解能力得到适当的培养。

  5、如果家长们已用不同方法刺激儿童对声音做出反应,但儿童仍没有感觉,便要转介选择适当活动及要求,减少出现挫折感。 (韦发彬 丁康)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