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逆着风奔跑的重症医学科前辈们

2020-02-21 10:58:17

2020年2月20日,凌晨1点,闹铃响起,我简单地收拾一下物品,朝上车点走去。今天我第一次上大夜班(凌晨2时至8时)。凌晨1时30分,即将到达医院的我看到有一辆救护车刚刚从医院门口驶出,我心想在这个点出现救护车,应该是危重患者刚刚到了。在穿上防护服,戴好了口罩、帽子、护目镜等,我迅速进入病房准备接班。


护理病人

一进病房的时候,看到上一个班的医生,我的前辈——向淑麟副主任医师正在床边处理新病人。这是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入院18小时前起病,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在外院指脉氧、氧分压均偏低,于是连夜由外院转至我院进行治疗。接收病人后经过高流量吸氧、适当镇静治疗后患者逐渐安静下来,原本35次/分的呼吸频率降至24次/分,指脉氧可上升至96%,我们稍微松了一口气。


熊滨主任查看患者

这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透过护目镜我看到向淑麟虽然疲惫但是依然坚毅的的双眼,尽管已经可以交班回去好好休息,但是她还是加班到了差不多凌晨3点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了新入院病人的治疗计划,并且对原有的危重病人进行了交班才离开病房。


向淑麟调呼吸机参数

我继续紧张有序的工作,此时的重症病房已经收治到6个患者了,值得欣慰的是之前收治的患者氧合都能较前改善,而新入院的患者比较烦躁,他是外省人,没有家属陪伴,再加上病情带来的痛苦,曾一度不配合吸氧,在我们的安慰下以及镇静药物的作用下,患者再次安静休息,指脉氧稳定在95%左右。


赵宣亮阅读记录单

在这6个小时的夜班里,对讲机的声音,敲击键盘鼠标的声音,此起彼伏的铃声奏出夜的交响乐。时间很快来到早上8点,我迎来了下一个班的医生,秦文波副主任医师。到达工作区后,我们进行工作交接,交代病重病危患者的基本情况、注意事项和需要开具的检查单等等。交接结束后,秦文波副主任医师查看了病区患者的检查结果、完善了医嘱,并与我分享了他值夜班的经验与处理病人的心得。原本熟练的工作,因为“全副武装”变得缓慢,但是工作依旧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在病房里走动的我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更加从容,没有第一次进病房那么紧张了。


此时我不禁想起病房正式启用那天,我第一次接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情景。第一次进入病房的我难免有些紧张,科主任熊滨主任医师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禽流感”,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又冲在了最前面,穿上防护服和我一起收治新病人。他很主动细致地照顾到每位医护人员,为大家加油鼓劲,在病房里一直鼓励我不用紧张。我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那天熊主任迅速查房并制定治疗计划,下班了才和我一起走出病房。


面对这次疫情,重症医学科的前辈们都逆着风奔跑,冲到最前线,守护生命的光亮,为我们年轻一辈的医生树立了榜样,鼓舞着我们继续勇往直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疫情抗争到底。(赵宣亮)


文章相关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