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我院以及广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承办,广西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广西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协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年会暨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22”在南宁开幕。
本次会议以“生命·使命”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专家有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廖品琥,我院党委书记杨建荣,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前任会长、大会名誉主席席修明,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候任会长邱海波,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陈德昌(上海),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于凯江,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黎毅敏,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顾问林建东、许媛以及线上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出席开幕式,我院副院长熊滨在本次大会上担任执行主席。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共设1个主会场、10个分会场,邀请了400余名全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现场千余名代表参会,6万余人线上同步参会。开幕式上,全体代表首先起立默哀缅怀不久前因病离世的中国重症医学的创始人陈德昌教授。随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张幼怡,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石丽英,廖品琥,杨建荣以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杜斌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我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副主任向淑麟、贵黔国际总医院马朋林教授共同主持。
石丽英在致辞中表示,近年重症医学科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多种医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另一方面,每次大的灾难和疫情对重症医学科来讲都是大的挑战,是‘练兵’也是提升。她提到,由于重症医学科工作压力大、技术要求全面,人才短缺是目前制约于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应当将人才培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还要加强学科发展的前瞻性研究,特别是要将临床工作、科学研究及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讨新的治疗理论和方法,促进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
张幼怡致辞表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始终坚持学会宗旨,带领我国广大医师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同时对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地支持。重症医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新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揭示了重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学术内涵更加丰富,临床实践的依据更加充实。她说,相信通过此次大会,一定能够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及我国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廖品琥致辞表示,重症医学事业在广大重症医学人的共同努力下,现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的首选专业和现代医学发展水平的崭新窗口,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完成紧急医疗救治任务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当前疫情防控由“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新阶段,重症医学发挥了关键作用。希望重症医学人继续担起历史赋予的圣神使命,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发扬重症医学精神,贡献重症医学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建荣在致辞中表示,重症医学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举足轻重,要进一步推动国内外重症医学学术交流,分享防疫抗疫经验,同步推进重症医学专业发展。
杜斌表示,本次盛会汇集了全国重症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知名专家,希望全国同道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虚心学习,努力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熊滨在会上发言
大会主持
本次大会旨在积极促进全国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以及不同学术思想的融合,搭建产学研结合转化的平台,不断推动重症医学向前发展。我院重症医学科通过每年举办不同形式的会议,更好地增进了与国内外重症医学同道的交流,有力促进了区内重症医学科的发展。(郜亚敏/文 向淑麟 郜亚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