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防“秋燥”

2010-09-14 18:14:19

     虽然时下已过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但南宁的天气依然炎热,尤其是白天广西大部地区气温在三十摄氏度以上,南方要过了秋分后气温方能逐渐凉爽。秋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因此,值此时节,天人相应,养生要以“收、养”为主,当心“秋燥”伤人。

  “秋燥”是一种季节致病因素。秋季虽然比夏季气候变得凉爽,但随之自然界水分不得温化,空气变得干燥起来。因此在这个季节人们通常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瘙痒等,甚至出现干咳少痰、咽喉肿痛、疲乏无力以及大便干结的症状,连带着人的情绪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而言,还易引起血压波动。

  我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唐志民提醒,进入白露节气特别是中秋节后,虽然白天气温依然干热,但是毕竟是秋凉季节,人体阳气逐渐收敛,特别是秋季的昼夜温差比较大,但夜晚后会下降到二十四五度,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大家特别要注意增减衣物,夜晚不要贪凉感受寒露,严禁直接面对空调吹风,防止受寒。另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晚上在11点以前能睡觉,让疲劳的身体进入养精的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使身体各部位功能保持健康状态。

  唐志民认为,要防“秋燥”,饮食上要注意滋阴、润燥、养血。可以选用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莲子、杏仁、枸杞和川贝等滋阴益气的中药对症缓解。同时,多吃瓜果蔬类食品,如梨、、苹果、葡萄、西红柿、冬瓜、银耳、木耳、豆腐,肉类如猪肉、鸭肉蛋、蚌甲鱼都是不错的选择。如可以通过粥、汤的形式,用百合、莲子炖瘦肉来吃,一个可以补充水分,还可以起到滋阴润燥养血退虚热除烦热的功效,可作为体虚之人滋补之用。

                                                                                       (谭德军)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