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知多少

2010-03-15 09:56:32
一、屈光不正的概念
来自远处的平行光经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不能准确聚焦在眼底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称为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的眼睛往往表现为裸眼视力低于1.0的正常视力。屈光不正患者多双眼发病,且屈光度数接近。临床观察发现,屈光不正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具体而言,如果夫妻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则其子女发展成为近视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双亲为中、低度近视或为正常视力的子女。
二、屈光不正的分类
临床上,我们常把裸眼视力达到1.0或以上的称为正常视力。对于具有正常视力的人群,他们的屈光度数一般会在负50度~正50度(-0.50D~+0.50D)之间,这样一种屈光状态称作正视。而上面提到的屈光不正患者,其屈光度往往超出-0.50D~+0.50D的范围。所以,临床上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屈光度数将屈光不正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近视眼
近视眼近视力正常而远视力减退。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成聚焦于视网膜之前。主要原因是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过强,或眼球生长过快导致眼轴过长超出了正常范围。如果儿童时期发生近视,通常屈光度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直至成年。而当生长发育停止时,近视度数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减缓或停止增长。
近视若按照屈光度数的轻重分类,可再细分为低度近视(屈光度数<300度)、中度近视(300度≤屈光度数<600度)和高度近视(屈光度数>600度)。临床观察发现,高度近视,即近视度数超过-6.00D的患者可能会终生发展。而且,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易发生病理性改变,如眼底豹纹状改变、视网膜霜样变性、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严重者甚至发生视网膜脱离。所以,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更应加强合理用眼,定期进行验光和眼底健康检查,以利于发现潜在的病变。
近视眼应使用凹透镜片或负镜片矫正。
2、远视眼
远视往往是由于患者眼球发育迟缓致眼轴较正常人短而产生的一种屈光状态。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患者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后。
远视眼在儿童中尤为多见。由于儿童的晶状体调节力很强,所以在晶状体调节力的补偿作用下,远视儿童的裸眼视力可表现为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减退。但随着年龄增大,眼的调节力减弱,晶状体的补偿能力下降,并且过度使用调节后会逐渐出现“视疲劳”的症状,此时,视力表现为看远看近都不清楚。
需要指出的是多数学龄前儿童都会存在少量的远视度数,一般会低于+2.50D,这部分屈光度被称作是“生理性远视”,这部分远视度数不会影响他们的视力。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进入青春期之前,他们的远视度数多趋于正视状态发展,成为正视眼。
远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片或正镜片矫正。
3、散光
正常角膜中央是接近球面的。而当角膜中央为非球面时,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后会形成两条焦线。它提示患者角膜形态“不规则”。
当患者有散光时,患者往往有看远看近均喜欢“眯眼”的习惯。散光眼应使用非球面柱镜矫正。
                                   (广西视光中心 赵武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