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2011-07-22 11:02:3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但与之相伴随的疾病也逐渐增多,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高达20%。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经相当重视,但让人遗憾的是,尚有不少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年轻夫妻对新生儿眼疾认识不足,不注意早期观察。我科的刘路宏博士几乎每天都会接诊几例来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宝宝,也曾接诊过因为来检查的时间太晚,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的早产宝宝。这些可怜的宝宝,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便永远失去了看清世界的权利。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形成的呢?

  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然则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同时,吸氧也是危险因素之一。为了抢救早产儿的生命,氧气必须使用。氧气本身是并没有毒性的,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胎盘是一个低氧的环境,但宝宝提早出来后,很多时候需要在保温箱里吸氧,高氧环境容易导致宝宝血管发育不良和不规则生长,宝宝的眼部视网膜就会发生病变,甚至脱落。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5期,第1、2期为观察期,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成熟,该期部分患儿可以自发消退,部分进入第3期,同时少部分患儿在该期需要治疗。第3期是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段时间很短,在医学上称为“窗口期”。如果在此时期内使用激光或冷冻治疗,预防新生血管形成,或使新生血管消退,疗效较好。约有20%-25%的患儿,病情继续发展,进入第4、5期。 第4、5期: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机化膜形成,可引起视网膜脱离。重症者视网膜全部脱离,整个玻璃体充满白色机化组织,直达晶状体后,形成"白瞳",视力完全丧失,只能通过手术的方法做玻璃体切割或巩膜环扎,部分患者可维持一定视力,但预后较差。因此,在3期之前,视力还有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4期希望渺茫,5期则毫无希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损害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是抓住最佳治疗期进行手术治疗,孩子的眼睛与常人无异。然而,可供治疗的时间只有两周左右,即窗口期,以又被称为“时间窗”。宝宝出生2—4周就可进行眼底筛查,越早发现,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刘路宏博士指出,出生体重<2000g的低体重儿、胎龄<34周的早产儿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宝宝,对这两类高危宝宝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是阻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展,减少因此病导致婴儿视力低下甚至失明的关键。

  呼吁大家一起来关爱这些提前降落人间的天使,给天使们一又明亮的眼睛,给他们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权力。                                                                                                     (满平仪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