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2013-12-16 11:59:33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主要来源是人类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空气中转化的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他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细菌、真菌孢子等。

  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成分有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他的常见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可以引发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同时增加发生肺癌的危险,也可引起心血管病方面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进入肺泡的微尘所含的有害物质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对人体各系统造成损害;其次会影响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产生组织缺氧等不良后果。

  针对PM2.5的防护措施:戴口罩是大家最常使用的办法,但面对PM2.5小颗粒,普通的棉纱口罩除了挡挡灰尘和心理作用外,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无论你戴的棉纱口罩有多厚。研究发现医用N95口罩对0.3微米的颗粒能挡住95%,也就是说这种口罩对阻挡PM2.5是有效的。N95口罩密封性能好,通常只在感染科的医生和护士使用以避免被传染。在普通医院工作中一般都是用普通的外科口罩,但由于密封不好,所以不建议使用。选择N95口罩要买正规合格的,同时要买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型号,要最大程度地贴紧皮肤,让污染颗粒不能进入。N95口罩不能洗,取下等里面干燥后再对折收起来。

  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烟雾中有大量的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

  大雾天不能晨练。PM2.5是引起大雾天气的重要元凶之一,因此早上起来发现雾气比较大时,就不宜外出进行晨练。

  进入室内后就要将附着在我们身体上的霾及时清理掉,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清理的方法很简单,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洗脸最好用温水,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关键的是清理鼻腔,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清理鼻腔。

  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时间,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心脏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尽量避免外出和户外活动。室内通风应避开清晨和傍晚的污染高峰时段。尽量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源,吸烟、煤气炉或炭火的使用、煎炸肉类等都会造成室内颗粒物的增加。使用空调时要设置在“内循环”位置以减少室外颗粒物的进入。在车内时关严车门和车窗,打开空调“内循环装置”。

  另外,可以根据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轻微污染,无需特别防护;轻度污染,适当减少户外活动;中度污染,减少户外活动,停止晨练等体育活动,驾驶人员小心驾驶,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上口罩;重度污染,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驾驶人员谨慎驾驶,空气质量差,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戴上口罩,应选择N95口罩。(呼吸内科 梁大华)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