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中华有中医

2014-10-08 16:55:01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庇佑华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巨大贡献。由于近代历史原因,中医文化传承受到过一些干扰,国人认识中医亦有所偏差。言及中医,常名之曰“中国传统医学”,但“中医”一词远远早于“中国”出现。“平衡医学”方谓之“中医”,“中”乃“中和,不偏不倚”。中医就是通过协调五脏阴阳,调和经脉气血,从而治病养生。中医强调综合,即用针灸、推拿、中药、饮食、服饰、居处、运动等多种手段来调节阴阳平衡。

  中医是完美的理论医学,不是经验医学。与现代科学追求外化不同,它是内化的科学,是研究人在修炼的状态下,对生命规律、人和天地的关系、五脏六腑的功能、经脉的运行流注等的感悟。她的理论内涵大多是继承的,尤其是来自上古黄帝时期,不是后世医家实践得出的。中医的起源与道学关系紧密,《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就来源于黄帝等人修行内证,同时用易经加以推演而成理论体系。比如针灸经络就是道家内证的典型例子。如果系古人碰到某部位而发现某穴或某条经络是不可想象的。

  经络和穴位的五行属性是推演而得,明了经络,很多疾病的治疗会条理分明,得心应手,即使是自己未曾治过的疾病。我曾接诊一年轻孕妇,孕6月,近一月来流涎不止,色如清水,自觉口淡,辗转区内各大医院妇科,皆无明确诊断,而来我科。中医理论,涎为脾所主,胎儿渐大,压迫冲任脉及脾经,肝经疏泄亦受影响。口淡系火不盛,流涎是脾气不固,以调脾疏肝为主,取穴三阴交、照海、合谷、太冲,配合炙关元,三次流涎减,八次痊愈。

  经络是人体的生命现象,古人用来表述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反应。经络有调节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全身所有的毛病一定会通过经络系统表现出来,故在中医上无神经官能症一说。所有功能性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哮喘、胃肠功紊乱等疾病都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有一位患者平素血压高,某日受风寒后,血压飙升至160/90Hgmm,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由人搀扶到门诊。知其骑摩托冒风而行,遂致此。诊其脉浮,遂予十指井穴、耳尖放血,背部拨罐加针刺手足少阳经、足厥阴经的穴位。一个半小时后,血压降至140/85Hgmm,自觉头轻松很多,能自行回家。究其原因,患者冒风寒致使浅表毛细血管收缩,人血液无外周毛细血管分流,大动脉血压升高,中医称之“表痹”。针刺放血,拨罐就是去风寒,以开毛孔扩张毛细血管网,以分流降压,这就是中医之分流法,与古代大禹治水异曲同工。中医治病大道至简。辩明病邪所在经络,调其血气,则病能痊。

  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人体各部分的重要纽带。曾一度有人从解剖学来研究经络,因失活标本已无生理功能,故根本无从说起。又由于经络涵盖了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等诸多组织的功能,所以从单一实体组织去研究经络,终究只得一斑,难窥全豹。

  医者强调对原理的探求,原理是渔,技术是鱼。中医是一门文化,其综合了哲学、天文、地理、物候、物理等于其中。在中医诊疗中,天体的运行、地理的变化、节气的更替、情绪的波动等都会影响人的脏腑经络功能。这也是中医往往从多学科、多角度来分析疾病的缘由。

  我在广州学习期间,跟随老师诊治一位直肠癌患者,在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微创手术),30余天切口不能愈合,腹腔引流管每日均见血性液体。患者烦躁易怒,口干,乏力,多汗,舌边尖红,苔白干燥,小便黄臭,无大便,脉弦数。原以为术后十日即可出院,延至月余切口仍无愈合迹象,家属甚为忧虑。分析当年五运六气为火气和燥气为主,患者丁未羊年出生,脾胃湿热重,郁而生肝火,体内热盛,热则伤口红肿,化脓不干,故不愈。中医之湿热盛则生疮疡,就是这个道理。处方以:白花蛇舌草、千里光、虎杖、葫芦茶、茯苓、磨盘草、千斤拨等中草药内服。次日即排大便,脓血液体减少,5天后拨出腹腔引流管,又过三四天即出院。

  中医的病种很广,千百年来内外妇儿皆赅其中。即使在现代科技非常发达的时代,中医对经络气血的调理让其在功能性疾病(包括亚健康)的治疗中有极大的用武之地。因为在中医里亚健康就是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不平衡,就是病。

  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影响着国人的衣食住行,百姓日用而不知者多。如烹饪鱼时,或以姜去腥,或以久煎去腥, 在中医里,腥气为木,姜去腥为金克木,久煎为火泻木。中医之理亦即生活之理,活学中医回味无穷。(针灸科 蒋垂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