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医务社工帮助一名癌症患者成功走出心理阴霾

2022-05-20 19:04:02

4月24日至5月11日,我院社工部在北院院区神经外科开展第一例医务社工个案服务。医务社工通过心理疏导、医患关系协调、家庭关系调节、资源链接及基金救助等服务,使患者消除了心理顾虑,重燃治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最后,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并为我院医务人员的暖心服务点赞。

真诚沟通,收获信任

患者邱阿姨今年65岁,今年2月因反复头痛到我院桃源院区神经内科住院。住院后医生为她完善相关检查,经过进一步确诊和治疗,邱阿姨先后在颅脑肿瘤•创伤•功能神经外科、北院院区神经外科、血液内科北院院区等相关科室住院。经检查,邱阿姨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危组),住院期间已进行过头部肿物切除手术。4月23日,当北院院区神经外科主管医生告知邱阿姨将要择期行头部清创缝合手术,邱阿姨对再次手术充满了焦虑和恐惧,表现出抗拒心理。结合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主管医生请社工部医务社工介入给予心理疏导。



负责北院院区医务社工服务的黄正会了解情况后,与邱阿姨及其家属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在面谈中,黄正会发现邱阿姨精神状态较差,只会讲方言,当聊起手术方面的情况时,她双手颤抖,对术后疼痛表现异常惧怕,对术后疗效也忧心忡忡。因家庭经济困难,邱阿姨对后续治疗失去了信心。此外,她还对家中无人照料的年幼孙子很是挂念。了解情况后,医务社工一方面安抚和疏导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另一方面积极与家属、医务人员进行沟通,进一步收集其他信息。

社工关爱,重燃希望

经过评估,医务社工发现邱阿姨在疾病认知、医患沟通、家庭关系、经济压力等方面均需要帮助。医务社工把邱阿姨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医生,并组织医生、社工、家属三方进行了会面。大家鼓励家属说出其在疾病和治疗方面的困惑,社工则充当“翻译者”的角色在医生和家属间进行解说,增加了医患沟通的有效性,解决了患者及家属与医生“沟通难”的问题,同时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此外,针对邱阿姨的手术焦虑问题,医务社工积极与医生进行沟通,医生根据邱阿姨的情况为其制定了有效的个体化镇痛方案,从而减轻了邱阿姨对术后疼痛的焦虑感,勇敢面对手术。陪伴中,医务社工运用鼓励、经验分享等技巧鼓励邱阿姨积极进食,补充营养,保证后期化疗的顺利进行。在社工的鼓励和关爱下,邱阿姨同意接受手术,进食的主动性也增加了。



介入过程中,为了转移邱阿姨对疾病的注意力,医务社工运用了手工、绘画等介入方法,通过医务社工和患者、患者与家属(丈夫)间的互动,增加了医务社工对邱阿姨及其家庭关系的多方面了解,同时促进了邱阿姨与其丈夫间的感情交流。经过医务社工8次的心理疏导和爱心陪伴,邱阿姨的脸上逐渐有了笑容,对治疗和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链接救助资源,缓解经济压力

为了减轻邱阿姨的经济负担,增强其治疗信心,医务社工为邱阿姨申请了“医路有您”医务社工大病救助项目。由于邱阿姨及家属文化水平有限,语言沟通方面也有欠缺,在申请救助过程中,医务社工联合医务社工项目组的社工多次对他们进行了线上和线下指导,协助完善相关申请材料。经过帮助,邱阿姨最终获得了医务社工项目组的基金救助。

社工助力阴霾散,满意出院露笑容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邱阿姨头部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完成了阶段性的化疗,符合出院条件。期间,社工对邱阿姨的情况进行了跟进,其精神状态良好,与社工沟通时脸上会挂着笑容,与家属(丈夫)之间的沟通较之前也更加和谐,这些都表示医患沟通的效果良好。邱阿姨及家属对社工的关心、帮助充满了感激,出院前特意发信息感谢社工的帮助。出院当天,社工联动医务人员协助邱阿姨办理了结账出院等相关手续。在社工的陪同下,邱阿姨顺利踏上回家的路程。上车前,邱阿姨握着黄正会的手说:“谢谢你们的帮助,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此次个案服务,是社工部医务社工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联动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社工机构,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多方面、多维度的关爱和帮助,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及家庭因患病带来的诸多实际困难,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体现了我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服务理念。(黄正会 李希圣/文   黄正会/图)






文章相关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