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医护人员参加聚焦医患关系的巴林特小组学习班

2016-11-18 10:24:15

  巴林特小组是20世纪50年代由精神分析学家Michael Balint和社会工作者Enid Balint发展出的,专门针对缓解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的培训和研讨小组。为进一步将巴林特小组在我院医护人员中开展,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避免医护人员职业耗竭,促进医护人员自我发展,11月3-6日,我院医务部、临床心理科门诊、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等多个科室共11名医护人员,参加了由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举办的第一期“双心·巴林特中德班”。

  学习班由德国弗莱堡大学心身医学专家Kurt Fritzsche教授和师从我国双心医学创始人胡大一教授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马文林主任医师精心设置,旨在提高识别心身疾病的能力,消除职业倦怠,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内容涵盖三大板块:①由两国心身医学领域权威专家传授示范心身医学知识和技能。②工作坊实操:现场病例访谈,角色扮演,小班化操练访谈及干预技巧;巴林特小组,消除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困惑和心理压力。③临床案例督导:就典型疑难案例与临床经验丰富的心身医学专家分析讨论。我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现场访谈的观察、医患沟通技巧训练、巴林特小组体验、角色扮演、巴林特小组雕塑等,从中获得了对病人和问题理解的新视角,促进自我调节,形成更具分析性的思考方式。培训中,我院学员的优秀表现获得了德国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其他学员的一致好评。

  巴林特小组聚焦医患关系,集中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促进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增进医患沟通能力,缓解职业压力,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巴林特小组由8-12名医护人员组成,小组组长由1名或者2名有团体治疗经验并能胜任巴林特小组督导工作的心理治疗师担任。巴林特小组活动会定期进行,一次持续约1-2小时。巴林特小组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给小组进行案例理解,对困难的案例进行情感反映。帮助呈报者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案例,在和病人的关系中看到盲点和潜在假设;帮助小组成员不因为面临困难个案而感到孤立和羞耻,开放自己学习新的方面;帮助小组成员成长,发展建立医患关系的能力和临床能力,避免心身耗竭。

  巴林特小组活动中融入了许多精神分析概念,给医师们提供一个机会去探索医患关系中移情和反移情的相互作用,自由联想,投射认同,动力性框架及其容纳等作用。巴林特小组不是团体心理治疗。在巴林特小组的活动过程中,只是提出观点和感受,不批判案例提供者,而是让其释放自己,提高对病人问题的理解,从而获益。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通过寻找,而是在更深入的理解过程中自然获得的。因此,巴林特小组不鼓励提供建议和指导。(陈丽萍 文/图)

文章相关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