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新网、广西新闻网刊登我院认知睡眠中心、心理康复中心的相关报道

2015-06-02 17:37:47

广西成立首个多动症专科门诊 服务百万名患儿

2015-06-01 16:09: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中新网南宁6月1日电 (记者 钟建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1日介绍,该院认知睡眠中心正式成立多动症(医学名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专科门诊,此为广西首次针对儿童多动症设立专科门诊,服务于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百万名多动症患儿。

据统计,多动症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5%,全国有1400万儿童为多动症患者,其中广西有100万名患儿,目前国家卫生部已将多动症列为儿童基本疾病防治之一。

本次成立的多动症专科门诊由精神科、神经科、临床心理学等多学科专家联合组建,门诊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建立了远程处方式儿童认知功能加工训练系统,确保多动症儿童在家中可接受医生开出的个性化(认知功能)计算机训练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认知睡眠中心主任秦岭介绍,多动症为常见的儿童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患儿注意力集中能力弱、情绪易冲动,有暴力现象。若多动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患儿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逻辑能力差、计划功能弱、交际缺陷的问题,可引发心理负面影响。

秦岭说,多动症患儿最佳防治期为6至9岁,期间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会逐渐出现病症,父母应多给予更多关爱,并配合医院专业治疗。“大约有30%至50%的患儿在12岁之前接受治疗,可将多动症治愈。”

当日,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广场前,该院新成立的多动症专科门诊首次对外开放并举行义诊活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咨询,场景十分热闹。

秦岭表示,广西当前仅有一家多动症专科门诊,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下一步他所在多动症专科门诊将带动各级医疗部门创建更多的多动症医疗机构。

“儿童多动症在民众中的认知尚不普及,很容易被人忽略,这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及社会的稳定,希望通过医疗门诊的建立让更多的人关注多动症。”秦岭说。(完)

广西首家多动症专科门诊成立 孩子有这些表征应去咨询

【时间:2015年06月01日 18:30】【来源:广西健康生活网】【作者:谭小丽 张明英】【编辑:金秀梅】

  广西健康生活网6月1日南宁讯 (记者 谭小丽通讯员 张明英) 如果一个孩子活动过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做事不考虑后果,任性而行,学习困难,成绩不好,明明是个聪明的孩子却学不进去,记性差,丢三落四,做事拖拉,专家提醒,孩子很可能是得了“多动症”。

  6月1日,广西区人民医院多动症专科门诊正式成立,当天上午在医院门诊小广场举办了义诊活动,许多家长前来咨询。

  南宁市民黄女士是医院附近的居民,知道有义诊特地带自己的女儿过来咨询。黄女士告诉该院认知睡眠中心的秦岭主任,女儿正上幼儿园,在午间从来不愿睡午觉,不停的弄鼻子弄眼睛,或是去打扰其他小朋友,一刻也停不下来,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她很是头疼,上网查了下孩子的情况,怀疑是不是得了多动症,但还得专家确诊,所以当天特地前来咨询。

  覃岭告诉黄女士,仅仅因孩子多动去判断他是否得了多动症太片面,容易误判,多动症是一种大脑神经发育障碍,其本质是认知加工障碍,它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多动只是其中一种表现特征,所以要确诊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需要到门诊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测试,建议黄女士带女儿到门诊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据覃岭介绍,多动症在中国的发病率为5%左右,广西有100万儿童是多动症患儿,多动症是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覃岭提醒,诊断多动症的最佳年龄是6岁,最好不要超过9岁,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倾向的,要及时带去专科门诊,早筛查,早治疗,如果多动症孩子超过12岁才治疗,难度系数增大,导致多动症的危害延续至青春期,甚至到成人期,形成不良的潜在危险。

  记者了解到,该院多动症专科门诊是在医院认知睡眠中心基础上建立的,以神经科医学专家、精神科医师和临床心理学者为主,联合儿科、广西视光中心和耳鼻喉科医学专家,为广西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多动症儿童提供临床医疗的研究型专业门诊,同时为广西儿童多动症防治提供策略和技术支持,是广西首家多动症专科门诊。

  小贴士:如何辨别多动症

  1、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分心

  2、坐不住,手或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动

  3、经常多话、抢话、插话

  4、做事有始无终,拖拉,精心大意,丢三落四

  5、和人交流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6、学习成绩差,但不是智力障碍引起

  7、任性,情绪不稳定,各种行为问题增加

  8、自我管理能力差,常有脏乱现象

  9、睡眠不好,昨上不愿睡觉,早上不愿起床

  10、活动过度,不惧危险,更容易遭受意外伤害

  11、集体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转

孩子缺乏关爱易致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时间:2015年06月01日 17:52】【来源:广西健康生活网】【作者:谭小丽 张明英】【编辑:金秀梅】

  广西健康生活网6月1日南宁讯 (记者 谭小丽通讯员 张明英)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许多父母百忙中抽出时间陪孩子去玩,送给孩子想要的礼物,不少孩子表示,如果爸爸妈妈能天天这样陪伴自己就好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黄玲提示,这是孩子的心声,家长平时应多陪陪孩子,观察孩子的行为,关注孩子的内心,以免孩子出现了心理异常却不知,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儿童青少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理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专家统计发现45%的儿童青少年报告有情绪问题,20%的父母报告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人际交往和学习问题。

  黄玲介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有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面的问题、厌学与逃学的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意志障碍、问题行为、人格障碍、依赖心理、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等。但父母、老师对儿童心理问题了解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儿童的异常,且并不重视,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直到出现严重问题才引起重视。

  黄玲提醒,如果儿童心理问题如不能早发现早治疗,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在我国,仅有少数的患病儿童少年曾经到儿童精神科或心理卫生门诊就诊,现状十分堪忧。因此,作为家长,需多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提高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何预防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呢?黄玲提出的要求很简单,多陪伴,多做亲子互动。家长的陪伴不仅仅只是在特殊的日子陪伴,如儿童节,孩子的生日,且不仅仅只是看住,如放孩子玩,自己在做自己的事。黄玲介绍,家长的陪伴应该是与孩子一起做一件事,一起参与相同的事,如陪孩子阅读、运动、一起郊游、看电影等。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

  相关链接: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1.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大部分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入学适应不良,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2.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儿童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3.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儿童占总数的 5% - 10% 。这些儿童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开小差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4.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正常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对于个体身心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由于目前的儿童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因而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儿童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5.意志障碍

  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这类儿童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

  6.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7.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儿童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8.依赖心理

  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儿童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

  9.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儿童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怪僻和行为异常。

文章相关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