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临床治愈不是梦,优势患者可先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乙肝病毒的超螺旋DNA(cccDNA)在人体肝细胞内不断复制,难以完全清除。长此以往,甚至连很多医生的脑子里都被灌输了乙肝没办法治好的观念。

最近二十年来,各种核苷类药物(阿德福韦、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的广泛应用,给乙肝患者带来很大的好处。它们口服方便,适应症广泛,慢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均可应用,可以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肝硬化失代偿、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很受患者欢迎。但这些药物也有一些缺点:①它们没有彻底清除体内乙肝病毒的能力。所以一旦停药,大部分患者迟早会乙肝病毒DNA反弹,少部分病人因此出现肝功能失代偿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它们的用药时间一再延长,2018年美国肝病协会发布的最新版“慢乙肝诊治指南”用无限期来描述这类药物的疗程。②它们虽然能够延缓病情发展,减少肝硬化等并发症的出现,但却不能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其效果可以概括为“不求治愈,但求维持现状,延缓病情发展”。

近年来,慢性病毒性乙肝患者争取“临床治愈”成了乙肝诊治的热点之一。它追求的是乙肝表面抗原的阴转,从而达到有限疗程,彻底停药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经过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的慢乙肝患者,如果是大三阳转了小三阳,并且乙肝表面抗原定量<1500IU,这部分被精心选择的患者继续联合或序贯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1年或更长时间,出现乙肝临床治愈的概率为35%-51%,也就是说这部分患者有小一半的可能性可以获得乙肝的临床治愈,达到彻底停药。同时这些患者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也比单纯服用核苷类药物的患者明显降低。此外,部分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较低(<1000IU)的慢乙肝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属于不需要治疗的携带者,但用了长效干扰素后,约30%的患者获得临床治愈,这些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引起了肝病学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乙肝的治疗进展已经迈进了谈论“临床治愈”的时代,最起码是一部分经过精心选择的优势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相对较低的患者;或者一些比较年轻,不愿接受长期甚至终生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目前的治疗技术下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目标的。慢性乙肝的治疗已经部分迈入了“有限疗程,争取临床治愈”的时代。 (宋怀宇)


宋怀宇,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17年,专业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对消化内科各类常见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类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重症肝病、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消化内科胃肠镜常规诊疗技术。目前侧重于对消化内科疾病肠道功能损伤与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其中对慢性重症肝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自工作以来,已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含中华系列杂志4篇),现主持和主要参与广西区卫计委科研课题二项,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一项。多次获“医院科技拔尖人才”称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服务号 官方微信 订阅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预约挂号 医疗咨询 进修报名 教学平台 单位邮箱 院史馆预约